关于荆门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荆门市财政局
日期:2025-01-23 15:33

——2025年1月6日在荆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荆门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荆门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基本民生和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67.5亿元,为预算的100.6%。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6亿元,为预算的98.7%,其中:税收收入84.7亿元,为预算的99%;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3.5亿元,为预算的97.4%。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收入完成64亿元,为预算的90.7%;全市支出完成109.2亿元,为预算的92.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收入完成3.8亿元,为预算的128.5%(主要是产权转让收入增加);全市支出完成2亿元,为预算的106.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收入完成92.9亿元,为预算的103.6%;全市支出完成85.9亿元,为预算的104.3%。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完成1716761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995万元,为预算的96.2%,转移性收入1411766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109448万元)。支出总计完成1716761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0218万元,为预算的85.7%,转移性支出93518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1360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完成1024138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9181万元,为预算的87.5%,转移性收入664957万元。支出总计完成1024138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8358万元,为预算的92.2%,转移性支出278643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47137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完成6859万元,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113万元,为预算的165.1%(主要是一次性股权转让收入增加),转移支付收入438万元,上年结余1308万元。支出总计完成6859万元,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925万元,为预算的106.4%,转移支付支出438万元,年终结余2216万元,调出资金1280万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完成509214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46873万元,为预算的250.5%(主要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县级收入缴入市级),财政补贴收入148736万元,转移收入3765万元,其他收入9840万元。支出总计完成49993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78149万元,为预算的314%(主要是县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由市级一并列支),转移支出12816万元,其他支出8971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437256万元(当年结余9278万元)。

2.漳河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完成10491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722万元,为预算的94.1%,转移性收入56188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500万元)。支出总计完成10491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275万元,为预算的96.8%,转移性支出3429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4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完成45252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15489万元,为预算的47.7%(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转移性收入29763万元。支出总计完成45252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20197万元,为预算的44.7%(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相应减支);转移性支出798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7066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39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71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1万元。支出总计39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1万元,调出资金371万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3.屈家岭管理区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完成8166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56万元,为预算的92.8%,转移性收入53110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36万元)。支出总计完成8166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068万元,为预算的89.5%,转移性支出816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43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完成25129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14443万元,为预算的98.8%,转移性收入10686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8174万元)。支出总计完成25129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5078万元,为预算的90.2%,转移性支出187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174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完成6048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2280万元,为预算的119.6%(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上调增收),财政补贴收入3011万元,转移收入408万元,其他收入349万元。支出总计完成5022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809万元,为预算的102.8%,转移支出157万元,其他支出56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4448万元(当年结余1026万元)。

(三)2024年政府债务情况

1.全市政府债务余额540.6亿元(一般债务206.8亿元、专项债务333.8亿元),为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债务限额572.6亿元的94%。

2.市级政府债务余额193.5亿元(一般债务66.9亿元、专项债务126.6亿元),为省财政厅核定市级债务限额201.3亿元的96%。按照省财政厅核定口径,市级政府债务情况包括市本级、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在2024年市级财政决算(含两区)办理完毕后,还会有变动,我们将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级财政决算(含两区)情况。

二、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引领,认真执行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常委会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影响,着力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积极推进重大战略有序实施。以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以”“五个一”为指引,扎实推进高质量财源建设,统筹资金支持供应链体系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抓好“三确”“三变”,壮大有效资产底盘,全市盘活各类资产资源实现收入25.5亿元。抢抓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争取增发国债资金支持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争取超长期国债“两新”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两重”资金支持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及老旧管网改造,发行政府债券支持“三条高铁”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市累计争取专项资金121.6亿元,发行政府债券131.4亿元,有力保障了我市重大项目实施和推进。

(二)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政策环境,发布第五批“认定类”政策清单,政策项目扩面至56条。通过“免申即享”兑现惠企资金1.1亿元,惠及企业587家(次),全市共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2.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65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96.2%。坚持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政采贷”3306笔,金额达17.3亿元,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9.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市级统筹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394万元,用于湖北亿纬动力、国能长源、中讯长青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助力企业挖潜提能。安排经费490万元保障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让更多“荆门造”“走出去”。市级统筹资金1.4亿元重点支持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人才培养等,安排300万元用于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运营补贴,推进科技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资金4亿元推进安居工程政策兑现,简化审批流程,严格限时办结,所有补贴资金1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位,安排资金1.5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确保“住有所居”。深化校企合作,整合政府、院校、产业多方资源,推进“产教评用”工匠体系建设,统筹资金1.6亿元落实稳岗返还、就业帮扶各项补贴政策,稳就业保就业。实施教育优先,投入9亿元用于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统筹资金5788万元发放中职、高中学生资助。坚持“以财助才”,市级安排人才专项补贴资金5900万元,确保人才第一战略落地落实。提高救助标准,统筹社会救助资金6.6亿元,支持完善社会救助、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待遇保障体系,争取中央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资金1375万元,助推“老有所养”。深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漳河库区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成功争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中央生态修复项目资金1.4亿元,助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农村黑臭水体国家试点项目、林业防火国债项目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2%。

(四)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做好重大交通城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和保障工作,市级落实建设资金8.8亿元,全力支持“三条高铁”、荆山大道、华科路东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城区“三环六隧九射”骨架路网体系全面建成,荆荆高铁顺利通车、荆门西站开通运营。市级安排资金3.5亿元保障城市交通、居民生活配套设施运转维护,加快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替代升级,统筹资金8440万元完成365辆老旧公交车更新。支持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全市争取涉农资金30.2亿元支持保障粮食安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钟祥市成功申报创建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油菜)项目,获批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时足额发放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1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9.6万亩。全市12个试点村成功获评全省2022-2023年度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12个村成功申报2024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获得省级资金3600万元。

(五)持续深化财政管理。开展国有“三资”清理,组织完成国有“三资”盘点、“一账一表”编报,基本摸清全市政府“家底”。深化“110”(一个环节、一次审结、零跑腿)财政评审模式,实现市属国有企业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及以上)财政评审全覆盖,全市评审项目1749个,送审金额257.2亿元,平均审减率12%。加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政府支出负面清单和正面案例,全市纳入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管理项目结算率、决算率均位于全省前列。持续推进税收共治,强化涉税(费)数据采集,全市累计共享数据达2亿条,核实确定风险疑点8547万元,查补非税收入1.7亿元。分类处置、妥善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印发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开展财会监督检查,扎实做好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向市人大报告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安排等情况,自觉接受审查监督。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我们对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各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市兜牢“三保”支出压力加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2025年预算草案如下:

(一)全市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269.1亿元,增长0.6%;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亿元,可比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93.9亿元,增长10.9%;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7.5亿元,可比下降7.7%(剔除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安排的支出,下同)。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预算收入54.4亿元,下降14.9%(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全市预算支出70.1亿元,可比下降4.9%(剔除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安排的支出,下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预算收入1.6亿元,下降58.2%(主要是2024年一次性产权转让收入抬高收入基数);全市预算支出1.9亿元,下降6.4%(主要是收入减少相应减支)。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预算收入96.8亿元,增长4.2%;全市预算支出91.1亿元,增长6.1%。

(二)市级预算草案

1.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626184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000万元,可比增长12.5%(税收收入160000万元,下降0.8%;非税收入130000万元,可比增长34%),转移性收入1336184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94055万元)。支出总计1626184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2195万元,可比增长0.2%,转移性支出84580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8182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324780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82450万元,下降49.2%(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转移性收入142330万元(含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4525万元)。支出总计324780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80359万元,可比下降44.3%(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相应减支),转移性支出54093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90328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4423万元,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69万元,下降65.4%(主要是产权转让收入减少),转移支付收入438万元,上年结余2216万元。支出总计4423万元,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705万元,下降7.5%(收入减少相应减支),转移支付支出438万元,调出资金1280万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33117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64578万元,增长5.1%,财政补贴收入158035万元,转移收入2602万元,其他收入7902万元。支出总计522860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01026万元,增长4.8%,转移支出12817万元,其他支出9017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447513万元(当年结余10257万元)。

2.漳河新区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0096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00万元,增长8.2%(税收收入50750万元,增长10%;非税收入1950万元,下降24.3%),转移性收入48265万元。支出总计10096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365万元,下降7%,转移性支出3530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95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4246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2479万元,增长109.7%(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增加),转移性收入9989万元。支出总计4246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34881万元,增长72.7%(土地出让收入增加相应增支),转移性支出7587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21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0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1万元。支出总计121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1万元,调出资金100万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3.屈家岭管理区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9239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00万元,可比增长2.1%(税收收入8140万元,增长10%;非税收入2160万元,可比增长3.4%),转移性收入82090万元(含债务转贷收入9719万元)。支出总计9239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440万元,增长14.8%,转移性支出223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719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286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10230万元,可比增长8.3%,转移性收入2637万元。支出总计1286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2867万元,可比增长7.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60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00万元。支出总计60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支出60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81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2096万元,下降8.1%,财政补贴收入3463万元,转移收入62万元,其他收入198万元。支出总计535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146万元,增长7%,转移支出157万元,其他支出56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4908万元(当年结余460万元)。

四、完成2025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202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各项财税支持政策,全面推行“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推动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严格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对绿色化工、汽车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税源企业开展持续性包联服务,定期走访、跟踪重点税源企业发展和税收贡献情况,开展入户税收“体检”和税收辅导,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三确”“三变”,充实完善可利用“资产池”,构建动力循环机制。加强向上争取,紧盯中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切实做好债券申报发行和项目滚动储备。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两重”发行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荆门发展。

(二)加强统筹、服务发展。围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标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方向,集中财力保障市级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应急支出。持续优化营商政策环境,落实落细各项新增、延续、优化的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解难,提振市场信心。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支持构建“4211”现代产业体系,做实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特种油品、农产品三大供应链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增进福祉、保障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足额保障基本民生支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特殊困难群众救助。继续做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配合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做实职业年金。加快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建设,推进普惠托幼服务发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统筹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各类、各阶段教育需求。统筹生态发展和乡村振兴,健全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效。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固有支出基数,精简预算单位管理层级,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整合优化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依托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政府投资效益。拓展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平台公司投资项目评审全覆盖。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做事先问绩、花钱必问效”,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事后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强化激励约束,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

(五)严控风险、守牢底线。落实市县“三保”分级责任,完善市对区资金调度机制,严格执行工资专户专调政策,加强预算合规性审查,强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格落实全市“1+8”化债方案和既定化债举措,多渠道有效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债务;积极争取中省化债政策支持,缓释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探索构建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做到财政资金流向哪里,财政监督就跟到哪里;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财政监督检查,在服务中开展监督,在监督中提升服务。

各位代表,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指导,虚心听取政协意见建议,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中国式现代化荆门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2025年预算草案.pdf

市对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表.xls

市对区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表.xls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