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科协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来源:市科协
日期:2023-02-10 10:08

目  录

1.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2.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3.2023年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4.2023年预算报表

5.名词解释

6.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一、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经荆门市委办文件《关于印发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2001〕81号)批准成立,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共荆门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市委和政府联系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内外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交往;对全市性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领导、管理、协调、服务,对县(市、区)科协及乡(镇、街办)科协进行业务指导;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内设机构

市科协机关内设三个职能部室,分别是:办公室、学宣部、普及部。

市科协所属部门包括2个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分别是:荆门市科技馆、荆门市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市科协部门共有核定编制32名,其中:市科协机关编制10名(行政编制10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市科技馆19名,市院士中心3名)。共有职工人数40人,其中:在编在岗31人,人事代理用工额度3人,临聘人员6人,退休20人。

二、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1.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搭建市、县联动科学素质工作平台,开展常态化检查考核,推进纲要工作有效实施。

2.科普示范项目提质增效。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普示范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竞争性分配,重点培育市级科普示范项目,加强指导和督查,规范资金使用,科学评价绩效。

3.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科普荆门e站等线上科普阵地。要与公众获取信息特点相适应,大力开发科普短视频,重点打造科普荆门抖音号。

4.夯实“1+N”科普主阵地建设。完成荆门市青少年科技馆改造工程,支持县级科技馆改造升级。以市科技馆为依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载体,与蜜蜂博物馆、京山市环惠亭湖乡村昆虫科普馆等特色民营科普场馆建立科普联盟,联合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积极加入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省科技馆联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构建“科普大合唱”全域科普工作格局。

5.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特色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办好“科普筑梦”“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双百行动”,鼓励、邀请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讲座、咨询、培训等科普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荐一批优秀作品。

6.深入推进科创城市建设。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力争“科创中国”平台样板间排名提升至20名以上。结合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建设目标任务,开展“科创湖北”试点县(市、区)建设。

7.建好用好科创服务平台。加大“科创中国”融通平台荆门样板间建设,充分发挥湖北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国家海智基地和市人才超市省海智离岸工作站示范引领作用,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学会服务站、海智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科创服务平台,为推动荆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8.广泛开展科创活动。积极申请承办中国科协、省科协科创活动和海智活动资助项目,举办“科创中国”赋能荆门行、海智专家荆门行、院士专家荆门行等活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结合。

9.创新开展“科技赋能”行动。围绕发展需求“引才赋能”,发展管理规范、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家工作站;激励主体自主“育才赋能”,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评优活动、交流培训会等;强化政策引导“聚才赋能”,落实全市“荆英卡”“荆门英才”等人才优惠政策,不断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10.积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一体两翼”的优势,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聚焦主导产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调研,提交高质量的科技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11.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科协所属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紧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围绕瓶颈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学术交流、提出对策建议,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

12.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强化科协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店小二”意识,组织系统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本领。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开展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13.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力量。聚焦“科技助力六联”行动,用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双百行动”等科技志愿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确保联系“总在线”、履职“不打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2023年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预算收入2240.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54.7万元,非税收入86.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9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00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占预算总收入的84.6%。

2.部门预算支出情况

部门全年支出2240.2万元。按功能科目分类到项分别是:公用经费支出71.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85.3万元(退休人员统筹待遇补贴),工资福利性支出614万元(在职人员工资、绩效奖金、改革性补贴,含医保39.4万元,养老58.4万元,住房公积金52.7万元);

3.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2023年预算比2022年预算627.3万元,增加1612.9万元,增幅257.1%,主要是今年项目支出中新增市青少年科技馆改造项目资金1000万;公用经费比上年增加47万元,增幅188%;工资福利支出比上年增加393万元,增幅177.8%。

(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三公经费情况

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开支8.8万元,其中接待费万3.4万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5.4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无。

2.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22年预算安排的16万元,减少7.2万元,减幅45%,主要是把招商引资的商务接待剔除后导致。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2023年市科协运行经费71.8万元,比2022年预算安排的53.3万元,增加18.5万元,增幅34.7%,主要是2023年执行市直单位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导致。

(四)政府采购情况

1.政府采购预算总金额

2023年,政府采购预算为1010.5万元,其中货物类采购1010.5万元,包括复印纸、科技馆展品更换等。

2.货物采购预算金额、工程采购预算金额、服务采购预算金额

货物采购预算金额1010.5万元,工程采购预算无,服务采购无。

(五)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22年末,市科协系统固定资产原值2107.45万元,其中:车辆3辆,价值112.17万元;房屋10485平方米,价值445.62万元;其他固定资产1549.66万元。

(六)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市科协系统项目共5个资金计1248万元,其中:科普经费项目160万元,主要用于日常科普、科普示范项目建设、科普宣传、科技思想库建设、重点学术交流、党建强会工程、科技人才工作等;海智计划经费26万元,主要用于海智计划项目资助;“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50万元,主要用于建立国家、省级、市级学会荆门服务站补助,助力当地企业发展壮大,举办科创活动,科创中国平台运营等;科技馆运行经费12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场馆正常运行;市青少年科技馆改造1000万元,主要用于青少年科技馆改建。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我们对项目编制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并对支出进行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资金管理,力争圆满实现各项绩效评价目标。

四、2023年市科协部门预算报表(见附表)

五、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二)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方面的支出。

(四)商品和服务支出: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

(五)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反映残疾人事业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行、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就业和扶贫、残疾人体育、其他残疾人事业支出、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等方面支出。主要为所属预算单位日常运行支出以及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的项目支出。

(六)医疗卫生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方面支出。

(七)住房保障支出中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按规定的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六、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

荆门市科协2023年部门预算公开表(汇总).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