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2、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3、2023年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4、2023年预算报表
5、名词解释
6、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一、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编制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2、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流动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管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3、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城乡就业发展规划、年度就业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牵头拟订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负责拟订就业援助实施方法,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失业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工作,制定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4、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实施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贯彻落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和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关系转续实施办法,执行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并组织实施,承担相关社会保险基金稽核、预测预警等工作,保持相关社保基金总体收支平衡。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并参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5、承担市政府人才工作的综合管理。负责统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务综合管理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全市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组织实施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办法。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技工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与管理工作,拟订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继续教育制度,组织国家级、省级优秀人才的选拔推荐,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创新实践基地。拟订全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案、措施并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执)业资格考试工作。
6、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牵头拟订全市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指导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管理权限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合同、工作人员考核奖惩等人事综合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人事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7、统筹拟订全市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福利和离退休政策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建立全市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企业劳动标准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8、落实国家功勋荣誉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表彰奖励办法,综合管理表彰奖励工作,承担全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根据授权承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的市级表彰奖励活动。
9、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规划及综合性管理意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0、拟订全市协调劳动关系的意见并组织实施,完善相关协商协调机制,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主管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内设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三定”方案机构编制规定16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信访工作办公室)、规划财务科、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科、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农民工工作科)、职业能力建设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劳动关系科、工资福利科、养老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农村社会保险科、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人事科。部门管理下属1个正县级事业单位(市技师学院),7个副县级事业单位(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市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中心、市人才服务局、市人事考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5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市档案管理中心、市民兵训练基地)。
二、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人才与人力资源支持。
(一)实施“就在荆门·业创业新”行动,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集聚城市人气。一是建设近悦远来“就业圈”。突出“精准”,健全“四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企业岗位信息库、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库、就业困难群体信息库),促进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突出“智慧”,持续推进永不谢幕的春风行动、打造永不关门的网上就业局,实现就业服务全过程“E路行”“零跑腿”。突出“多元”,推进“政府+市场+企业”三方联动,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作用,以东宝区、掇刀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为基础,以“一园两区”为架构,积极争创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每年举办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活动500场以上,引导人力资源机构提供就业服务不少于10万人次。二是做优返乡留乡“服务链”。抢抓春节前后集中返乡“窗口期”,持续实施雁归农谷计划,引导“家门口”就业。营造“迎”的氛围,线上线下全媒介宣传迎归标语、播发迎归宣传片、发布创业就业政策;办好“引”的活动,大力开展“四访四促”即访返乡大老板促回乡创富、访返乡小能人促回乡创业、访返乡熟练工促回乡就业、访返荆毕业生促回乡发展活动;优化“留”的服务,建立就业意向清单,跟踪提供岗位推介、园区观摩等服务。三是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启动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荆门职业教育新城、荆楚科创城为核心,大规模集聚青年人才、科创团队;以荆楚理工学院、荆门职业学院为依托,建设“创新创业梦工场”,让更多创新创业种子扎根荆门。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以上,扶持创业3000人左右。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建设零工驿站70家。
(二)实施“才聚荆楚·智汇荆门”行动,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抓住荆门高铁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新增高校毕业生在荆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提升城市活力。一是优化“来荆”政策举措。对现有引才留人政策提档升级,修订出台更符合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等年轻群体的个性化政策。对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差异化引才政策,实行“一企一策”的办法,对企业及所引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完善“荆门英才”认定办法,发行本地“荆英卡”,为留荆人才落户、科研、购房、子女入学等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二是健全政校企人才定向引进机制。建立“一站一清单”,“一站”即在武汉、西安等高校集聚地,以及所设专业与我市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契合度较高的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一清单”即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变广撒网为精打槽,组织企业聚焦某一类急需紧缺或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与建站对口专业院校搭建引才平台,成建制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来荆就业。三是打造招才引智特色活动品牌。整合部门优势资源和力量,组织全市企业、事业单位在武汉、西安等高校聚集地开展“知荆”宣传体验、人才招引等活动,如“名企名校行”“学子家乡行”“政校企联姻留才直通车”等,对来荆求职大学生提供免费短宿、观光等服务。
(三)开展“荆工巧匠·技兴荆门”行动,打造技能振兴型城市。力争每年新增技能人才7000人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400人以上,蓄发城市动力。一是开办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以“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为导向,统筹规划荆楚理工学院、荆门职业学院、荆门技师学院专业设置,提升院校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度。经教育、人社、经信部门认定,新增设急需紧缺专业给予每个专业30万元补贴。二是组织一轮校企合作订单培训。支持荆门职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荆门技师学院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对接重点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和急需紧缺专业,按照“企校双招、入企即入校”模式,定向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推进荆楚理工学院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冠名班”。三是推进一轮入企实习实训。成建制组织荆楚理工学院、荆门职业学院、荆门技师学院对口专业学生到中心城区企业实习实训,荆楚理工学院实习实训人数不低于对口专业学生人数的80%,荆门职业学院、荆门技师学院对口专业学生100%到中心城区企业实习实训。四是开辟一条人才成长“绿色通道”。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互融互通,支持企业、职业院校一线岗位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逐步扩大“双贯通”职业领域范围。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开展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打破技能人才职业成长“天花板”。
三、2023年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预算总收入15234万元,其中:1、财政拨款收入10023.3万元;2、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122万元;3、上级转移支付收入3088.7万元;4、政府性基金拨款收入2000万元。
2、部门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支出预算15234万元。
(1)基本支出7778.4万元,比上年增加475.52万元:1、工资福利支出6170万元;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773万元;3、公用支出835.4万元。
(2)项目支出4366.8万元(含政府性基金预算2000万元、市技师学院财政专户管理资金99万元),比上年减少5914.4万元。
(3)上级转移支付支出3088.7万元。
3、部门预算收入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部门预算收入较去年减少2350.08万元,主要变化有:1、部分单位有新进人员、增资调资以及奖励性补贴较往年递增,基本支出相应增加。2、技师学院通航学院建设资金减少。
(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三公经费情况
2023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为53.2万元,比上年增加14.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费7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接待费10.2万元,比上年减少1.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8万元,比上年减少2万元;公务车购置费18万元,比上年增加18万元。
2、三公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三公经费增加主要原因:因原公务车年限较长,已处置,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及行资局批准后,按标准新购置。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财政拨款安排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835.4万元,比上年增加114.72万元。增加主要原因是根据财政预算编制文件规定,公用经费人均标准提高。
(四)政府采购情况
2023年市人社部门政府采购预算869.89万元(其中货物类241.89万元,工程类0万元,服务类628万元),比上年减少6249.59万元,减少原因主要是市技师学院新校区各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五)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22年末,市人社系统货币资金209.28万元(技师学院基建专户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0.0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6782.0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2318.92万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面积131828.21平方米,价值29403.2万元;车辆15辆(其中轿车10辆,其他车型5辆),价值235.86万元。在建工程37133.6万元(通航产业产教基地项目正在建设)。
(六)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市人社局专项资金3497万元,根据市财政关于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我局对所有项目都编制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并对支出进行了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资金管理,力争圆满实现各项绩效评价目标。(详见附表10)
名 称 | 类别 | 金额(万元) |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调查 | 特定目标类 | 35 |
人事档案管理费 | 其他运转类 | 75 |
“大工匠”工作室建设 | 特定目标类 | 60 |
三支一扶管理 | 其他运转类 | 14 |
荆门市社会保险省集中配套 | 特定目标类 | 200 |
劳动保障监察办案 | 其他运转类 | 27 |
荆门市建设领域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荆门云”服务租赁 | 特定目标类 | 47 |
失业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 其他运转类 | 36 |
创业服务活动 | 其他运转类 | 8 |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服务器托管 | 特定目标类 | 48 |
创业工作专项 | 其他运转类 | 18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 其他运转类 | 230 |
人事考试考务 | 其他运转类 | 65 |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 其他运转类 | 52 |
社保综合服务大厅运行 | 其他运转类 | 11 |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 | 其他运转类 | 4 |
市直退休人员技能补贴 | 特定目标类 | 100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 | 其他运转类 | 40 |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 其他运转类 | 113 |
社会保障卡发行费(含12333) | 其他运转类 | 32 |
金保工程运行及维护 | 信息化运维 | 52 |
通航学院建设 | 特定目标类 | 2000 |
训练基地运维 | 信息化建设 | 230 |
合计 | 3497 |
四、2023年市人社部门预算报表(详见附表)
1、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收支总表
2、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收入总表
3、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支出总表
4、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5、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6、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7、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8、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9、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项目支出表
10、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项目支出绩效表
11、荆门市人社局2023年整体绩效目标表
五、名词解释
1.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其中:人员支出包含工资及津贴,公用支出包含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2.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3.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其中:因公出国出境经费主要用于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主要用于公务车辆的购置、保险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公务车租用费等支出。
六、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2022年,我局未使用地方政府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