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2.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3.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4.2023年部门预算表
5.名词解释
6.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一、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企业负担监督工作。
(3)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协调日常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和重大问题;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4)负责提出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意见,按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核、批准省政府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5)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6)提出企业技术进步政策的建议,组织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7)组织拟订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县域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监测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县域经济目标考核工作。
(8)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负责编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计划和中小企业统计工作。
(9)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10)负责机械、汽车、石化、信息、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磷化、盐业、食品、医药、煤炭、包装等工业行业管理和医药储备管理,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承担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11)负责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拟订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政策。
(12)拟订并组织实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协调推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发展,跟踪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通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宜。
(13)负责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14)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部门,为财政拨款预算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内设14个职能科室,核定内设机构14个,包括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规划和技术改造科、经济运行科、中小企业发展科、产业政策科、节能和综合利用科、装备工业科、原材料工业科、消费品工业科、电子信息产业科、人事科、机关党委、企业安全监管科。1个事业单位(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设在我局。
二、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大绿色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50亿元。加快化工专业园区申报认定,抓好荆门石化“两个百万吨基地”、谦信化工60万吨醋酸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石油化工由炼油主导型向炼化特一体化转变。推动磷化产业由肥料主导型向高效专用肥料与磷系新材料相结合转变。四是建材产业。支持湖北弘诺玻璃2200吨/日光伏压延玻璃、海太欧林华中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大力开发长寿食品、预制菜等特色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聚焦新兴产业破竹成势。完善双链长制工作体系,突破性发展动力储能电池、先进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支持产业链向县市延伸,开工建设曙光汽车产业园,加快长城汽车技改扩规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亿纬动力储能电池、格林美镍化工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向“千亿级”迈进,打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园区、华中锂电之都。推进荆门航空装备制造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研发制造、航空服务、应急救援等全产业链,打造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三是攻坚数字经济破冰发展。推进5G基站、“双千兆”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重点行业建设5G专网,重点建设荆门市工业大数据平台和工业大脑,推进工业运行分析中心、产业驾驶舱中心、精准招引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梯度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和行业高成长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龙头企业建设5G全连接示范工厂。分别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省级上云标杆企业5家、5家、2家。
四是推动龙头企业聚链成群。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力争全年新增20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打造龙头企业专属园区,围绕龙头企业深化园区产业协作配套;培育中小企业专业园区,引入知名专业园区运营机构,推进建设管理、服务、设施标准化的专业园区。利用荆楚科创城和武汉离岸中心等平台,支持亿纬动力、格林美等龙头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
五是加快绿色低碳主动作为。力争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产品2个、绿色供应链1家、绿色园区1个、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力争培育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在国家水效领跑者创建上持续发力,力争再有所突破。限期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工业一般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着力推进100万吨/年磷石膏制路基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磷石膏综合利用产能突破1000万吨/年,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5%,居全省前列。
三、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预算收入总额1463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4633万元。
2.部门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预算支出总额14633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1463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20万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1344.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75.2万元;项目支出13113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现有企业培育发展专项、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集群奖励、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经费、绿色磷化产业链链长制建设新产品奖励、原料药基地建设补贴专项、应急医药储备管理补助、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经费、中小企业服务专项、要素保障和项目扶持协调、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煤管站以钱养事经费和家电行业监管专项等项目支出。
3.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2023年部门预算比2022年预算增加 3975万元。增减变化主要原因:一是项目支出较2022年增加了3873万元。主要是调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专项6943万元、现有企业培育发展专项950万元,调减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集群奖励、原料药基地建设补贴专项共1160万元,取消了磷石膏综合利用补助和扶持医药产业发展奖励专项共2860万元。二是因为人员工资结构调整,基本支出较2022年增加了102万元。
(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三公经费情况
2023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12.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3.2万元,公务车运行维护费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
2.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2023年财政拨款 “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3.2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上级部门检查、调研等各类公务接待支出。比2022年减少了1.3万元。根据相关规定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费用;公务车运行维护费9万元,主要用于公务车辆的保险费、燃油费、维修费、通行费等支出。按照公务车使用规定,逐步规范管理。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2023年,市财政部门共安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关运行经费175.2(公用经费-工会-老干-物业等)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单位办公、水电、差旅、公务用车运行、接待、会议等运行经费。
(四)政府采购情况
2023年政府采购预算188.1万元。主要包括货物类8.1万元;服务类180万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180万元。
(五)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22年末,市经信局固定资产总额697.16万元,累计折旧174.5万元。其中:房屋99.25平米,原值2.15万元,累计折旧2.15万元,净值0元;构筑物404平米,原值513.46万元,累计折旧85.58万元,净值427.88万元;通用设备145套,原值99.67万元,累计折旧51.39万元,净值48.28万元;车辆2台,原值37.5万元,累计折旧20.27万元,净值17.23万元;其他固定资产44.4万元,累计折旧15.12万元,净值29.28万元。无形资产总额22.9万元,累计折旧13.01万元,净值9.89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1287.2平方米,原值11.88万元,累计折旧4.4万元,净值7.48万元;信息数据(应用软件)150套,价值11.03万元,累计折旧8.61万元,净值2.41万元。
(六)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市经信局专项资金13113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9525万元、现有企业培育发展专项2150万元、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集群奖励120万元、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经费110万元、绿色磷化产业链链长制建设新产品奖励200万元、原料药基地建设补贴专项200万元、应急医药储备管理补助80万元、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经费240万元、中小企业服务专项230万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80万元、要素保障和项目扶持协调50万元、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40万元、项目不可预见费65万元、煤管站以钱养事经费10万元和家电行业监管专项13万元等。根据市财政关于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我委对所有项目都编制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并对支出进行了细化。编制绩效目标42项,其中产出指标22项、效益指标15项、满意度指标5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资金管理,建立项目支付管理台账,力争圆满实现各项绩效评价目标。
四、2023年部门预算表(见附表)
附件: 2023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报表(市经信局)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且当年拨付的资金。
2.行政运行(2150501):反映行政单位的基本支出。一是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二是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
3.一般行政管理事务(2150502):反映市经信局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运行、项目管理、等运转类支出。
4.行业监管(2150599):反映用于工业和信息产业行业监督管理方面的支出。
5.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1):反映市经信局离退休人员的支出等。
6.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2080505):反映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有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
7.死亡抚恤(2080801):反映用于保障病故人员家属的定期抚恤金。
8.中小企业发展专项(2150805):反应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等发展的支出。
9.其他支出(2299999):反映用于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其他支出。
10.行政单位医疗(2101101):反映用于机关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
11.住房公积金(2210201):反映用于在职工作人员住房公积金方面的支出。
12.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3.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六、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市经信局无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