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荆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来源: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日期:2020-07-06 10:04

整治建筑石料矿山促进集约绿色发展
——《荆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解读


  阅读提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我市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约束,改善石料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旧状,推动全市石料产业升级和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石料资源对全市经济建设发展的保障作用。


  6月中旬,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印发《荆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优化全市建筑石料矿业权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矿产资源节约有序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进行综合整治?如何开展综合整治?怎样保障综合整治成效?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崔宏国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全面解读。


  综合整治的号角嘹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决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资源开发要坚守不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等等。


  叮嘱在耳, 厚望在身,重任在肩,建设集约性绿色发展矿山,成为新时代的新使命、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湖北省督察、省委巡视组对荆门巡视反馈的意见中,都将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列入了整改内容,做好建筑石料矿山专项整治已经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动起来了,省委展开了行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这种层层传导、上下协同,汇集成一种磅礴力量,化作市委、市政府抓落实的具体行动。


  市委、市政府发文要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认真查摆建筑石料矿山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综合整治,补齐工作短板,建立安全管用的长效机制。


  成立荆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俊任组长,由各委局分管负责人、相关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第二天就召开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推进工作会议。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进山驻矿,跟踪检查,上门办公,现场指导。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高效,成为全市建筑石料矿山综合整治的主旋律。


  综合整治的目标明确


  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崔宏国说,综合整治的目标必须是健康的,必须是有序的,既要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约束,改善石料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局面,又要推动产业升级、集约绿色发展,发挥其经济建设发展的保障作用。


  关于综合整治范围,《方案》明确,荆门主城区5公里范围内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生态恢复治理不达标、设计生产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矿山。这是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我市把矿山的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荆门具体行动中,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方案》明确了治理时间及要求。2020年9月,整治关闭生产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小石料厂;2020年12月底,全市建筑石料矿山数量从现有的91家减少到37家;全年完成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灌溉渠道干线可视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按图索骥,向着目标进发。钟祥市从32家减少到10家,京山市从36家减少到20家,东宝区从18家减少到6家。


  发展,需要仰望星空;建设,更应脚踏实地。崔宏国说,从时间节点、建设总量上制定目标,是坚守了生态红线和安全生产底线,要靠控制新办、整合规范、规模开发、绿色发展来实现。


  综合整治的重任上肩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崔宏国说,《方案》破解了九龙治水的难题。


  《方案》明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依法予以取缔关闭七大类的矿山。


  七类矿山主要是,一是越界开采拒不退回或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的。二是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的;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不达标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三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四是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的。五是资源枯竭或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在无安全保障条件下从事残采、回采的。六是达不到最小生产规模,且剩余资源储量不能满足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相邻露天开采矿山开采范围矿界之间,以及矿界与周边人员居住场所、重要建(构)筑物安全距离小于300米的。七是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2起一般责任事故的小型矿山,和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2起较大责任事故的中型矿山。


  关于矿山生产加工、矿石运输管理,主要由各县市区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担当。具体要求如下:


  石料加工生产区要实行全封闭加工生产,安装足够的除尘、喷淋装置。


  矿山要修建全封闭式料仓或者料场,矿区内不得裸露堆放石料,有效控制扬尘。


  一个矿山原则上只设置一个排土场,废弃渣土要有序、合理堆放。


  运矿道路必须全部进行硬化,矿山应配备洒水车辆,对运矿道路进行洒水降尘,确保运矿道路清洁无扬尘。


  装运矿石、渣石车辆出矿前必须进行覆盖。矿山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称重系统。矿山企业不得为石料运输车辆超限装载,严禁超载和未覆盖运输车辆放行出矿上路。


  发现石料开采矿山企业一次超限装载放行出矿上路的,坚决予以停产整治,公安部门不得供应火工品,对整改不彻底、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批准复工生产。


  对超限超载的行为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让超限超载的矿山企业承担相应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彻底消除侥幸心理。


  生态修复的技术要求


  专业人做专业事,生态修复是项技术活。崔宏国说,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生态修复的科技力量,加上广大业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以壮士断腕的牺牲精神清偿着历史欠债,荆门的矿山迎来了生态修复的春天。


  关于渣土堆放。渣土场应经过严谨的稳定性验算,确保安全稳定,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工程。设计宜采用分级放坡设计,结合后期复绿要求设计台阶高度、宽度、边坡角度,分级高度不宜大于10米、台阶宽度不宜小于4米,坡度不宜大于40度。渣土场根据实际需要应设置截、排水沟,截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关于覆土。应采用耕植土,覆土应达到《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2006)规定的有关标准,须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土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草皮0.3米,藤蔓植物0.5米,树木1.0米。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场区、道路等临时设施周边必须覆土,结束使用后拆除设施并对场区平面全面覆土。平台上覆土厚度不小于1.0米,外侧须设置拦挡工程。


  关于复绿。一是宜种植本地易成活乡土植物乔、灌木,间距宜2-2.5米,树径、树冠、树高要求当年能达到一定的覆绿效果,树间撒播草籽;外侧种植悬垂植物、内侧种植爬藤植物(采用油麻藤为宜),间距宜0.3-0.5米,不低于2年生。二是宜种植本地易成活乡土高大乔木为主,间距宜3-5米,树间撒播草籽。三是岩质边坡是生态恢复重点、难点,根据边坡高度、坡度大小,宜采用陆地铠甲或挂网喷播等工程措施,确保当年有复绿效果。土质边坡根据边坡高度、坡度大小,宜采用土工格室、三维植被网固土后复绿,以灌木、草为主。


  “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这是荆门的誓言,更是众多业主的承诺。随着全市生态修复的深入进行,生态环境的“V”形改善,郁郁葱葱的山,郁郁葱葱的山,碧波荡漾的水,将为美丽荆门建设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姚桂林 付永锡 通讯员杨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