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在荆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荆门市审计局局长 丁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2008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荆门市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办法》的规定,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审计了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市卫生局等7个市直部门及所属21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五项社保基金、土地整理项目、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政府投资项目及其他资金使用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荆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市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合计12494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754万元,为预算的111.5 %,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税收收入38825万元,为预算的107.9%,比上年增长18%);转移性收入68638万元;上年结余3526万元;调入资金1022万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合计12460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4457万元,为预算的106.1%,比上年增长15.7%;转移性支出50145万元。收支相抵,一般预算年终结余338万元。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5836万元,其中当年基金预算收入545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620万元,其他基金收入832万元),为预算的119.6%,比上年增长13.5%;上年结余384万元。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5836万元,其中当年基金预算支出4814万元,为预算的105.6%,比上年增长9%;调出资金1022万元,用于一般预算收支平衡。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事业和谐发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能力和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秩序明显规范和好转。
一、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08年,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完善了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了专项资金筹措、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市级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虚减当年一般预算收支2225万元。向人大报告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没有反映当年度捐赠收支情况。2008年度帐面反映收到捐赠收入2225万元,当年虚列支出转财政专户后,在专户中列支96万元,实际结余2129万元。
(二)向人大报告的市级项目预算不够细化。由于部门工作任务确定时间晚于部门预算编报时间,致使部分项目预算不能细化到项目或单位,不利于对资金使用的监管。2008年人大批复的市级项目支出32584万元,其中未细化到项目或单位的有9854万元(支工支出1200万元、支农支出1160万元、城建支出2978万元、环保支出810万元、社会保障支出2486万元、财政配套费500万元、科技三项费720万元)。
(三)用预拨经费调节支出230万元。按规定除预拨下年度经费外,对其他预拨资金应在年终前转列支出或清理收回,但在审计中发现,2008年部分其他预拨资金当年没有转列支出或清理收回,其中:预拨白云楼工程款30万元、城市运动公园工程款50万元、“八艺节”费用150万元。
(四)超范围列支教育费附加81万元。按规定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2008年在实际执行中超范围安排市教研室、招考局、教科所等单位教育费附加81万元。
(五)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
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25.53万元未纳入预算内管理。经审计,在非税收入专户中有16个部门收取的检验费、鉴定费等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25.53万元,未按规定缴入金库实行预算内管理。
2、应作未作非税收入900.47万元。2008年度出租汽车经营权出让收入等7种非税收入900.47万元挂在往来中,未作非税收入反映。
3、部分非税收入2640.8万元未纳入非税收入专户管理。一是 16个单位将租金等收入288万元放在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往来户中自行支配使用,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二是部分非税收入放在财政局各业务科室在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开设的专户中列收列支,其中列收1835万元,列支1420万元;三是将收取的国有资产处置收益517.8万元放在财政专户中列收列支。
针对以上问题,市财政局正在积极整改,对未反映的捐赠收支将在今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财政决算草案中予以反映;对纳入市级预算的项目实行评审细化制度;对征收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非税收入专户管理,同时对未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将逐步纳入预算内管理。
二、地方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2008年,市地税局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费征管,市级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税费入库不够及时,延压税费6029万元。2008年底,市地税局各税收待解户余额14057万元,经过对各征收分局电子数据分析发现,市地税局延压税费6029万元,未及时解缴到金库。
(二)税收征管存在漏洞,应征未征企业税费423.54万元。延伸调查10户企业,截止今年3月底,有3户企业账面反映欠缴2008年及以前年度税费423.54万元,其中荆门嘉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46.02万元;荆门山海置业有限公司13.4万元;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264.12万元。
针对以上问题,市地税局进行了认真整改,在及时将税款缴入金库的同时,积极推行市直企业税款直达金库的缴款方式,开展财、税、银、企联网工作,提高税款入库效率;对辖区内企业欠税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清理对欠税企业已全部下达了催缴通知书,截止6月底已催缴入库4728万元,其中审计调查的3户企业催缴入库324万元。
三、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共审计了市卫生局等7个部门及所属21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还对市人防办、水产局等部门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市直各预算单位积极参与部门预算改革,认真编制部门预算,2008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不完整。2008年市直7个部门(含所属21个预算单位,下同),年初非税收入预算为1664.62万元,当年实际非税收入2400.18万元,除个别单位实际非税收入比年初预算减少外,其他6个部门未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为838.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495.68万元、事业经营收入182.89万元、租金等其他收入159.83万元),剔除上级补助收入495.68万元后,占年初预算的20.6%。
(二)部门决算与预算执行差异较大。2008年财政批复7个部门决算收入8498.1万元,当年部门实际收入9369.78万元,部门决算少反映收入871.68万元。当年批复7个部门支出总额8226.56万元,当年实际支出9501.83万元,部门决算少反映支出1275.27万元。
(三)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部分单位存在坐支非税收入或将非税收入转入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不纳入非税收入专户管理的问题。如市环保局将2008年租金等其他收入13.89万元放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使用;市计生委坐支租金收入14万元用于经费开支等。
(四)部分单位财经纪律执行不够严格。一是挪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8.85万元。市水产局挪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8.85万元用于单位各项支出。二是减免政策执行不规范。市环卫局按规定应征收建筑渣土处置费302.88万元,实际征收206.7万元,无依据减免96.18万元;市人防办按规定应征收企业人防易地建设费987万元,实际征收585万元,按政策缓交380万元,违规减免22万元。三是违规收费。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违规收取普通高中生补课费15.28万元。四是违规采购。市城管监察支队购置服装49.75万元未通过政府采购。
(五)部门人员混岗、合同工过多。一是主管部门借用二级单位人员过多,5个主管部门共借用二级单位人员78人;二是合同工过多,7个部门共聘用合同工179人,占核定编制总数833人的21.5%,仅工资及保险费就增加行政成本 309万元。
针对以上问题,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按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对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资金,正在清理,按规定缴入非税收入专户;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移交市纪委后,市纪委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对其他违规问题正在研究制定规范管理的相关办法。
四、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今年重点对五项社保基金、土地整理项目、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从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看,我市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挤占挪用等严重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
(一)五项社保基金审计情况。从审计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非常重视,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用再就业资金弥补经费不足。2008年度,京山县和屈家岭管理区用再就业专款列支机构工作经费65.3万元。二是重复申报再就业专项资金。2008年度,钟祥市、京山县、东宝区共1250 人重复申报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资金40.86万元。三是截留培训机构就业培训补贴资金。2008年度钟祥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应拨培训机构培训补贴326.97万元,实拨248.76万元,截留78.21万元。四是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2008年度沙洋县、东宝区将未经审批的13家药店确定为医保定点药店。五是少计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59.37万元。2008年底市直失业保险基金银行专户反映,当年收取失业保险基金913.03万元,但财务帐面仅反映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53.66万元,当年少计收入359.37万元。
(二)土地整理项目审计情况。根据省审计厅统一安排,今年对钟祥市、东宝区2005年至2008年国家和省级投资的11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扩大了农业耕作面积,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为推进我市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问题。一是滞拨项目资金6828.85万元。2005年至2008年省拨入钟祥市、东宝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7498万元,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应全部拨付到土地整理专户,截止2009年2月底已拨入专户10669.15万元,财政滞拨6828.85万元,其中:钟祥市4585.85万元、东宝区2243万元。二是挪用专项资金569.93万元。钟祥市3个项目挪用530.93万元用于非项目区建设;东宝区用耕地开垦费支付其它项目的测量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39万元。三是所有开工项目工程监理未实行招投标。本次审计的土地整理项目共11个,已开工10个,所有开工项目均未进行监理招投标,其中:钟祥市7个、东宝区3个。四是部分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2008年钟祥市高产农田示范项目,在建设中仅小范围进行了平整,达不到规划要求;2007年东宝区子陵土地整理项目第四标段有800米U型渠用不达标的板材拼接,渠底存在较大裂缝,直接影响水利灌溉。
(三)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审计调查情况。对沙洋县2007年至2008年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管理使用审计调查情况表明,沙洋县基本建立了农村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保障,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部分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偏高。按规定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率应严格控制在15%以内,但审计抽查发现,沙洋县人民医院2008年销售西药774种,药品加价率大于15%的有646种,销售中成药179种,药品加价率大于15%的有151种,增加了群众负担。二是县级医院集中采购药价高于自行询价。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实行自行询价采购,县人民医院药品价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通过对比发现,政府集中采购价格高于自行询价价格。如神威药业生产的霍香正气软胶囊,政府集中采购价每盒11.1元,自行询价采购每盒10元 。三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截止2008年底,沙洋县卫生局应拨2007年至2008年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债建设资金498.67万元,实际拨付372.29万元,欠拨126.38万元。
对专项资金审计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如市卫生局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使用情况整改工作的通知》,沙洋县卫生局成立整改专班,出台了《沙洋县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等。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自《荆门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实施以来,各有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逐步形成了由市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格局,项目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审计意识不断增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逐步加强,我市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共对182个已完工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了审计,审计投资额50605万元,审减6152万元,审减率12 %。同时也发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造成建设资金损失浪费。一些项目建设单位缺乏工程管理程序意识,在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组织施工,造成建设资金损失浪费。如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建设的惠泽园小区原8号还建居民楼,在没有取得合法地质勘察报告的情况下组织施工,后因地质问题不得不易地建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
(二)擅自变更设计内容。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调整设计内容。如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宿舍楼工程,合同价为326万元,由于建设单位自行调整增加室外工程量等,致使结算价达到451.57万元,超合同价125.57万元,占合同价的38.5%。
(三)招投标管理不严格,部分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在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情况下,擅自将工程发包给施工方。如荆楚理工学院将学生食堂、人行道绿化工程在未公开招投标的情况下直接发包给了施工方,涉及工程造价1361.86万元。
(四)工程尾款预留制度执行不严格,个别项目建设单位没有按规定预留工程尾款。如荆钟路出口路面改造和杨桥加宽项目未经审计就将工程款全部拨付给了施工单位,未预留工程尾款。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审计局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联合监管的通知》,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合同审查备案制度、政府投资项目隐蔽工程验收跟踪审计制度等,并开展了对重点项目的全程跟踪审计。
六、专项审计调查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扩内需中央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情况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的措施,我市高度重视扩内需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争取和资金管理,一方面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共争取第一批和第二批扩内需项目369个,项目总投资12.06亿元,其中:中央、省投入4.9亿元,争取的资金份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迅速成立由市纪委、发改委、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实行一周一督办,一周一通报。截止今年6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354个,完成投资额3.34亿元。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同时,审计部门及时调整计划安排,集中主要力量,紧急部署开展了对扩内需项目的审计调查,对项目和资金实行了全程跟踪、动态式监督。从审计调查情况看,项目进展顺利,建设情况良好,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审计调查中也发现有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未完全到位,有的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审计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把所有批次的扩内需专项资金及项目实施情况全部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我市扩内需专项资金及项目实施落实到位。
(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援建项目审计情况
根据统一安排,审计部门派出专班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援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我市援建项目3个:汉源县市荣乡中心小学、市荣乡卫生院和万里乡110千伏变电站。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599万元(其中市援建投资2493万元,中央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956万元)。从审计情况看,我市援建项目工程程序规范、工程财务及援建资金等管理状况良好,3个援建项目已于7月22日竣工移交,审计部门将及时跟进实施决算审计。
七、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一是要增强预算的科学性。要建立部门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计划相协调的衔接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和标准,逐步提高预算的标准和水平,促进预算公平,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将部门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年初预算,全面反映部门收支规模,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增强预算约束力和严肃性。
(二)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
一是要严格执行《荆门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同时逐步提高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比例。二是要加大非税收入监管力度。要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票据使用及收入征缴情况的专项治理和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现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防止坐支或转移非税收入等逃避财政监督的行为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
一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推行专项资金问责制度。要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专项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出现的项目资金损失浪费、擅自变更设计内容、违反招投标管理的规定等问题要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防止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