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开满山坡,村民采摘忙。 |
阅读提示:金银花浑身是宝。近年来,掇刀新农人携金银花新品种云南高原中药材“滇银花3号”归乡创业,低海拔试种成功,产业前景广阔,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中“高士”,凌冬不凋。春末夏初,逐渐满树繁花,藤绽“金银”。
6月初的一个清晨,笔者走进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刚到村口,便见到村民们三五成群,头戴遮阳帽,人手一个大竹篮,朝着陈坡水库的方向赶路。
“去摘金银花。”村民张传菊来到了位于陈坡水库旁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雨后,连片的金银花藤蔓精神抖擞,一簇簇青白相间的花苞俏立枝头。
稍早到达的村民已经开始了采摘。他们用手指娴熟地捏住花苞的根部,掌心将花苞攒成一团轻轻用力,“啪嚓!”只听轻微的一声响,一大把花苞就被收入竹篮中。张传菊将随身携带的小板凳放好,坐下开始采摘,她眼疾手快,不一会儿竹篮便满满当当了。
“这个品种的花开得又厚又密,还齐整,一揪就是一大把。”“快手”张传菊告诉记者,每采1公斤花可挣2元工时费,她一天能采约75公斤花。“除了采花季来采花,我和另外20多个姐妹平时还来帮忙除草,一天能挣110元,一年在这金银花地里能刨1万元左右。”说起金银花带来的额外收入,张传菊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这片金银花品种为云南高原中药材“滇银花3号”,是湖南山银花“湘蕾一号”与云南高海拔野生品种的杂交品种,具有抗病性好、花蕾期长等优点,比北方金银花产量多出6倍。2020年,湖北银地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地药材”)从云南将这个品种引入掇刀,发展至今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亩,每年用工达6000人次,辐射多个村。
银地药材总经理李运彬是掇刀本地人,此前在云南从事花业种植,积累了多年经验。“‘滇银花3号’在云南生长在海拔1600米的地方,我们这边海拔低,最初担心适应性不好,只引种了100株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15个月后,李运彬团队惊喜地发现,引来的植株发芽多、花穗密集、花芽多,部分发生了芽变,一称重,单株产量超过原产地2.5公斤。而且在控制株型高度后,采摘难度进一步降低,适合种植于偏坡、荒山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丰产期长达15年,可连续采摘20年,易形成产业。
李运彬决定在家乡开展规模化种植。2023年,银地药材获得了华中区“滇银花3号”品种扩繁销售代理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团林铺镇罗咀村、丁庙村、莲花村流转土地,投资500余万元,引种“滇银花3号”金银花2.7万株。
回乡创业,地利人和。银地药材在土地流转、手续办理、招引劳动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当地的鼎力支持。
“今年是金银花丰产第一年,第一批采摘期到来时,村干部每天在微信群吆喝,吸引了周边200余名村民来基地采摘,日采摘1万公斤鲜花。前几天降雨耽搁了进度,这两天我们正加紧采收和烘干。”李运彬说,金银花的采摘期有20天,花苞透出淡淡金黄色时最宜采摘,此时鲜花含油量最高,是入药的最佳时机。如花苞完全绽放,则药效大减。
但闻兼叶晒,宁解带花蒸。银地药材采收的金银花,有的经烘干后入药,有的经蒸汽杀青后用作茶饮。上午11时,银地药材加工区内,机械轰鸣。这一边,挑选、装盘、上架、热烘、装袋,新鲜的金银花就被加工成了干花,由中药材企业收购。另一边,大锅炉内热气蒸腾,鲜花去除涩味、苦味后销往饮茶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
“约5公斤鲜花制1公斤干花。今年整个基地预计采收金银花10万公斤,收入在120万元左右。”李运彬告诉记者。
金银花浑身是宝,其叶子可提炼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广泛用于化妆品。6月采花,10月摘叶。一吨叶子能卖4万元,卖叶子的收益基本上覆盖了一年到头的开支。
满山鲜花开满坡,金银花里摘“金银”。李运彬表示,公司将继续扩繁“滇银花3号”20万株,为2000亩基地做好配套,让金银花为村民带来更多“金银”。(何梦雪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