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如何开展?工作要点是什么?发力点在哪里?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谋划,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根支柱”,用好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综合改革“两大动力”,千方百计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左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稳,天下安。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0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59.5亿斤以上,大豆种植面积51.9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265万亩以上,高油酸油菜核心认定基地达到50万亩以上。加强生猪产能定期监测调控,确保全市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18.55万头左右、规模猪场保有量达到820个、生猪出栏385万头左右。加快建设荆合农业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推进畜禽种业创新和家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力争水产放养面积达227万亩,水产品产量55万吨。引导亿杰食品、湖北仁尚仁等加工企业开发田螺、烤鱼等预制菜品种,引导小龙虾加工企业全年生产,实现渔业综合产值300亿元。支持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特色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精品果园,改造老旧果园。支持发展高效叠层蛋禽养殖、肉羊传输带集粪、肉牛床场一体集约化养殖等现代设施畜牧业。推进鱼池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陆基圆池等设施渔业6万立方米以上,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0万平方米。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扎实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提高监测帮扶质效,规范开展帮扶对象监测识别及帮扶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巩固提升“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与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共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各地以县域为单元分类提出帮扶产业推进路径,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加强帮扶产业监测预警,引导农场培育壮大主导优势产业。开展帮扶项目资产运行监测评估,探索完善资产分类处置程序办法,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强化易迁群众就业帮扶,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加大重点地区帮扶力度,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向脱贫村、易迁集中安置村(社区)等重点村持续派驻工作力量。
科技兴农。今年,我市将持续提升农业物资装备水平。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六个一”工程,加强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攻关,高水平建设水稻、油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级农业科技先行县共建工作。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攻坚,加快华西牛核心育种场、楚宝黑头羊产业园建设,推进华中农业(安格斯牛)通过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审定。扩大华西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杜洛克等核心畜禽品种种群规模,打造全国优质肉牛种源基地。支持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开展黑羽绿壳蛋鸡等地方特色遗传资源保种,加强野生猕猴桃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和高产高抗高油酸油菜品种培育与筛选。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争取国家农机购置与应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亿元以上。支持湖北豪丰、钟祥智田、屈家岭车友等企业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特色农机装备。加快京山智能农装北斗终端产品推广应用。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7%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应用“鄂惠农”App,开展沙洋“水稻智脑”智慧农业场景试点。加快湖北神地国家数字畜牧业(蛋鸡)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引导国有农场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作。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全力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6.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新建养殖尾水治理工程2万亩。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沙洋县、京山市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全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豇豆、芹菜、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和私屠滥宰行为,持续推进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推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快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企业,精选50家企业建立培育库,持续跟进润物食品、火流星食品、晶鹿牧业等重点企业入规。支持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打造“4+2+N”农业品牌体系。大力发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办好2025年湖北省油菜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开展“荆品名门”及农创中心节庆市集等系列活动,打造沙洋“风干鸡节”、钟祥“葛文化节”、京山“桥米节”、东宝“啤酒节”、掇刀“采摘节”、漳河“西瓜节”、屈家岭“TAO文化节”等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实施好“雁归农谷”工程。
近年来,全市坚持不懈地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将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巩固提升“清洁家园”集中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扫干净、码整齐、放屋后、拆通透”。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污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村级服务网点提档升级,实现村级服务网点提档升级全覆盖。开展“照亮回家路”专项行动,新增太阳能路灯1560个。实施农业产业强村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资源能循环、产业成规模”农村能源示范基地1个。推广运用“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支持各县(市、区)举办“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实施好沙洋县整县试点以及钟祥市联盟村、京山市白虎村、东宝区新生村、掇刀区罗咀村、漳河新区袁冲村整村试点。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全面推行宅基地和农房住宅建设联审联办,探索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具体办法。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开展城中村“三清四建”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应用,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年活动,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深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
此外,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将强化要素体制机制保障,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农村法治保障,全力维护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彭文洁 张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