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化率、研制特色农机、推广应用北斗终端……今年,我市农机化工作这么干!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5-04-17 15:33

阅读提示:开展机艺融合示范推广、推广应用北斗终端、加快先进适用农机研发制造……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加快农机转型升级为主线,紧盯短板弱项,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推动全市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当前,市农机发展中心积极谋划2025年工作,列出工作清单,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将稳定在525万千瓦,计划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7%以上,为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和农业强市提供有力装备支撑。

在生产粮油的过程中,提高机械化率,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提质增产。今年,市农机部门将紧盯春耕备耕、“三夏”“双抢”“三秋”“冬播”等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举办多种活动,开展机具维修、人员培训、优惠供油、跨区作业调度等工作,组织农机(具)投入农业生产全环节作业。力争全市水稻机插率、油菜机播率分别达到81%、62.5%以上。围绕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开展机艺融合示范推广,使水稻、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运用率达80%以上,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油菜分段机收及减损联合收获技术应用面积30万亩以上。

在补齐短板方面,市农机部门将支持农机制造企业研制特色农机,力争通过省级推广鉴定产品1个以上;支持农业制造企业积极争取农机制造企业申报省级补短板项目。争取国家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国债资金1亿元以上;重点补贴高效低损收获机具、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适用机具、高端智能机械;围绕主要粮油作物机播机收等薄弱环节,畜牧、水产全程机械化等薄弱领域,建设3—5个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今年,市农机部门将聚焦智慧智能,着力提升农机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北斗终端推广应用,支持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监测终端等产品迭代升级;鼓励新购买的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机械安装北斗终端,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安装北斗终端800台(套)以上。加快打造智能应用场景,特别是加大北斗导航辅助驾驶在机插、机播、机械耕整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应用;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建设水稻(油菜)智能农机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北斗应用面积累计超2300万亩。

在生态环保方面,市农机部门将开展低茬机收服务指导,并制定出台《荆门市中心城区2025年水稻低茬机收工作方案》,重点推广应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开展水稻低茬机收。引导本地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手购置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从外地市场主体中引进300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与本地农机合作社合作开展低茬机收。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种技术,鼓励农机合作社购置秸秆离田机械,大力推广秸秆深翻还田和秸秆机械灭茬技术,力争新增离田、还田灭茬机械350台以上,秸秆机械化利用率达95%以上。

发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时代问题的答案之一。市农机部门将加快培育平急两用、一专多能“农机作业+N”区域农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集农机作业、维修保养、农资配送、烘干加工、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网,2025年计划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培育1家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高农机减灾救灾应急能力,持续实施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粮食产地批处理能力稳定在3.5万吨以上;加强农机抢种、抢收、抢烘等应急作业调度,强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壮大10支区域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组织开展农机防灾减灾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推进农机化过程中,安全排在第一位。市农机部门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紧盯重要农时、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农机手的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农机(具)的检修保养、隐患排查等工作,扎实开展各种专项活动。规范农机牌证审核监管,强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驾驶证申领审核、年度安全检验;结合“两新”政策,推动在册老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清查销号。持续开展农机“亮尾工程”。加强对新型农机具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农机具的监管,实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计划。(覃元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