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油菜种植基地 |
插秧机正在插秧 |
“一枝花”产业,农青园艺基地 |
掇刀区七岭村美丽乡村建设 |
正在运营的城乡公交车 |
丰收的水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 |
沙洋县三家店生态农业合作社社员喜分红 |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有机整体。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
作为农业大市、全省强县工程考核进步市,荆门如何拉近“城”与“乡”的距离,以城乡稳步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荆门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的战略部署,制定《荆门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攻坚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提出以“三个突破”,做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根支柱”,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
《方案》明确:2025年,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600亿元,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3个。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6,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清零。
“三个突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方案》从发展规模特色优质农业、实施“清洁家园”、壮大集体经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 以发展规模特色优质农业为突破
做大特色产业基地。市级层面统筹推进优质稻米、优质油菜、花卉苗木三大产业。各县(市、区)集中精力发展1—2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布局,构建“一镇一品”“多镇一品”发展格局。
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谋划实施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专业大市场,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一只鸡”供应链上线运行。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链招商。各县(市、区)力争在引进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等头部企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农业企业成长计划,“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推动“小进规、规做强”。
擦亮优势农业品牌。深度融入江汉大米、潜江龙虾、湖北菜籽油、湖北牛肉省级品牌,创建荆门高油酸菜籽油、荆门风干鸡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县一品”县级区域公用品牌,构建“4+2+N”的品牌体系,做大“荆品名门”品牌家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围绕“一库清水出好品”,打造漳河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
◎● 以实施“清洁家园”工作为突破
深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清三堆”“整两垛”“治三乱”,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做到“扫干净、码整齐、房屋后、拆通透”,抬高农村人居环境底板。协同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综合治理,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三个全覆盖”。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一体推进农村公路网、供水网、电力网、物流网、通信网“五网”建设,让农村率先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突出“一老一小”两大群体,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统筹推进教联体、医共体、养老服务综合体“三体”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
◎● 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
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充分运用2024年农村“三资”清理专项整治成果,收回一批无偿侵占、长期低价承包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面应用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无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三无”村,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和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推动教育、卫健、水利、供销、农业农村等部门在村投资建设的资产资源交由村集体无偿使用,切实发挥资源效益。
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质运作。推动薄弱村因地制宜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三种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农业生产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合作公司,推行“资产经营、社会服务、订单生产、承接工程”等稳定经营模式。
促进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揭榜招贤”项目库,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围绕种植养殖、农文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至少谋划一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提高农村治理效能。实施“头雁”工程,持续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做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根支柱”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方案》细化了各项任务,必将加速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篇。
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2025年,发展“江汉大米”“京山桥米”订单基地60万亩、高油酸油菜基地60万亩,提档升级花卉苗木种植基地4.5万亩。重点建设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新增规上加工企业30家,储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围绕“一库清水出好品”,新增农产品“二品一标”10个以上。
着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2025年,提升农村公路6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公共充电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实现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提档升级全覆盖;提升农村5G网络覆盖深度,新增5G基站125个。教联体有效覆盖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4个医共体全部达到省定“紧密型”标准;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改造提升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0个。
着力夯实乡村治理基础。2025年,每个乡镇实质性运行2—3家乡村合作公司。深入推进“雁归农谷”工程,引进能人回乡创业项目500个以上。
产业夯基、生态塑形、治理铸魂——乡村振兴的“三重奏”正激荡出磅礴力量!你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砥砺奋进中铺展、在接续奋斗里成真。
(彭文洁 李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