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眸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5-01-06 10:15

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196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6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37件,占69.9%;正在解决的43件,占21.9%;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5件,占2.6%;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或留作参考的11件,占5.6%。

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中9件代表建议确定为2024年重点督办建议。

代表建议:

周健代表提出的

《关于严厉打击漳河库区“三无”船舶 严格实行船舶准入制度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我市对漳河库区船舶进行统一摸排、登记、整治。印发《荆门市漳河库区乡镇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关于开展漳河水库“三无”船舶集中整治的通告》,召开漳河水库乡镇自用船舶及“三无”船舶治理工作会议,印发《关于严厉打击漳河水库“三无”船舶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严厉打击漳河水库“三无”船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自用船舶控制在25艘以内,旅游船舶控制在45艘以内,捕捞渔船控制在160艘以内。

组织对“三无”船舶反复清理,确定需上岸船舶161艘,目前已全部上岸。

开展漳河水库“三无”船舶集中整治行动,开展“起底式、拉网式、全覆盖”执法巡查,坚决“管住源头、斩断链条、一律严办”。集中整治结束后,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漳河新区大队常态化对肖岗村、湖心岛、漳河管理局停靠点、煤厂码头、爱飞客等重点水域进行巡航巡查,有效防止已上岸船舶再次入库行为发生。

目前,漳河库区荆门区域登记船舶从整顿前的388艘减少到227艘,减少161艘,下降41.5%。其中,乡镇自用船舶从147艘减少到25艘,下降83%;渔船从199艘下降到160艘,下降20%;公务船、工作趸船、渡船13艘;旅游船舶29艘。

代表建议:

邹燕代表提出的

《关于网络订餐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根据《荆门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案件109件,下线不规范入网餐饮经营者22家,处理12315热线网络餐饮投诉53件,投诉率同比下降3%。

聚焦网络餐饮服务交易平台,督导9家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代理机构对入网餐饮经营者进行自查清理,约谈相关平台4次。

聚焦入网餐饮经营者,对3716家入网餐饮经营者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479个,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8份,立案查处109件。

重点加大对平台上订餐数量大、频次高、人气排名靠前的“网红餐厅”“网红食品”以及高风险食品的抽检力度,截至2024年10月,开展监督抽检328批次,现场快检575批次,完成风险监测样本53份,合格率达到97.2%。选聘150名“外卖小哥”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对“外卖小哥”开展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形成一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吹哨人”。在全市打造“放心外卖”示范户100家,推荐申报湖北省“放心外卖”样板店5家,实现样板引领。联合美团开展网络餐饮专项抽检40批次,联合“饿了么”拍摄网络餐饮微电影《守护》,强化行业自律。

代表建议:

孔凡琴代表提出的

《关于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我市制定出台《荆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支持政策,加快编制《荆门运动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总体策划方案》,明确荆门建设全国知名的运动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奋力创建全国知名运动休闲旅游城市。

推出运动潮玩之旅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制定荆门旅游攻略30份,全方位展示荆门旅游资源。联合都市圈城市发布10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漳河风景区等20多家景区景点纳入四地“多日游”旅游线路,15家A级旅游景区加入湖北旅游惠民卡。岳飞城、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等景区景点入选2024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运动休闲特色,成功举办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赛等高规格赛事160余场次,参与规模突破2000万人次,荆门荣获“最佳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荆门航空运动休闲体验之旅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

推动文旅品牌创建,明显陵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实现鄂中地区零的突破;全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22家,其中4A级以上10家;拥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4个、湖北旅游强县1个、荆楚文旅名县1个。全市旅游市场蓬勃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33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3%、10.22%。

代表建议:

陈琴许鹏郭静代表提出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办理成效

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共有物业企业275家,从业人员9746名,全市住宅小区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出台《荆门中心城区物业服务管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同时建立中心城区物业服务管理提质增效评估制度,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的工作格局。针对群众关注较多的物业收费和维修资金管理问题,修订《荆门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新增停车收费管理和星级服务标准及价格等内容;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实现维修资金申请、审核和支付时间减半。

开发荆门市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实现物业服务管理全过程公开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加大物业服务等级、物业收费标准、维修资金收支等信息不公开问题整治力度,截至2024年10月,已督办62个小区整改,下达整改通知书19份。

组织开展“红色调解进小区”活动7期,现场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27起。引入物业服务第三方评测机制,针对物业矛盾突出的23个小区开展第三方评测,督促企业整改问题300余条。

围绕安全生产、消防设施查验、房屋工程质量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巡查检查12次,整改问题247个,行政处罚(含警告)54件,清退一物业公司违规收费60余万元,对3家物业公司罚款1.6万元,曝光典型案例,发布物业企业“红黑榜”9期。

代表建议:

陈永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荆门城区汉江饮用水源保护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我市成立寨子坡水库水源地补水沿线水污染治理联合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问题治理;联合开展汉江至寨子坡水库沿线水环境问题整治现场督办检查;印发《汉江至寨子坡水库沿线水污染治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9大项具体目标任务,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根据水源水质情况,对四水厂工艺及时进行调整,改良了出水工艺,同时安排专人每日巡视水源状况,密切关注水源地周边环境变化情况,保障水厂稳定运行。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累计开展巡河171次,发现解决问题20个。

严格落实农业污染管控,出台西大河“三区”划定文件和《西大河沿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持续推进附近养牛场整治关停进度,督促沿线7家畜禽养殖场完成分类整治。

加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钟祥市政府组织汉江沿线各镇、村保洁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将每月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0万吨运至专业公司进行焚烧处理。东宝区政府聘请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引进专业公司开展河道垃圾保洁转运服务。

联合对钟祥市文集镇、冷水镇和东宝区牌楼镇等30个村开展“清保行动”,清理房前屋后、沟渠沿线、公路沿线等地垃圾。

在汉江至寨子坡水库沿线实施跨乡镇断面水质考核,并于2024年在沿线增设3处考核断面,按月开展水质监测,对发现的水质超标问题及时督办。

寨子坡水库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月—9月,水质均保持在地表水Ⅲ类范围内,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代表建议:

李欣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促进中心城区人力资源集聚、推进“才聚荆楚·智汇荆门”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在荆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吸纳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2775人。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建成市级以上“双创”孵化平台25个、返乡创业园区14个,累计吸纳返乡人员6000余人入园创业。加大创业金融支持力度,打造“1300”创贷网办系统,推行“政策性、商业性”组合贷款,1月—9月科技金融工作对接企业251家、获取贷款41.89亿元,为2376名创业者和44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374亿元。建成劳务品牌培训基地2个、劳务品牌工作室5个和非遗工坊1个,定点组织劳务技能培训10315人,带动就业21163人。

着力推动“荆门智慧就业”平台建设,截至2024年10月,累计为5000余家用工单位发布用工信息10万余条次。根据市场需求和返乡人员情况,开设叉车工、电工等多种实用技术培训课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7432人。

组织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个,与13家企业共建校内教学车间5个、校外实训基地8个,全市职业院校为企业订单培养1900余人。通过举办直播带岗进校园、“学子看荆门”等活动,引导2.5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荆、来荆、回荆就业创业。

代表建议:

周健代表提出的《关于公安交警出台中心城区道路限时停车规定、优化经营环境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我市对中心城区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进行了集中清理,新增停车泊位132个,清除不符合规定停车泊位175个。截至2024年10月,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共勘划路内停车泊位12864个(其中机动车停车泊位9754个,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泊位3110个),设置限时停车路段28条。

对中心城区5个夜市区域和小区周边的9条道路在不影响通行情况下,夜间时段允许靠边单排停放。在学校门前路段因地制宜设置限时停车位。对上学、放学时间学校路段150米内暂不进行电子抓拍,接送学生家长车辆以疏导交通及劝离为主,不予处罚。对中心城区71条主次干道及支路严管路段的违停3分钟内进行短信提醒;非严管路段的违停设置10分钟内进行短信提醒。支持鼓励住宅小区和机构停车位错时共享,有效盘活停车资源。在部分学校、商圈、人口密集度高的小区路段,设置限时停车泊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接送学生的车辆临时停车。对外地车辆在宾馆、酒店周边道路违法停车未影响交通畅通的,只纠违不处罚。同时,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停车需求,分别在中心南门(双喜大道)、中心西门(龙泉路)、中心北门(和美路)施划限时停车泊位29个,限时停车时间为8:00至18:00。

代表建议:

曾庆洁代表提出的《关于落实屈家岭竹园闸改造项目的建议》

办理成效

竹园闸位于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距屈家岭管理区城区约15公里,属司马河流域,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自1974年建成以来,为保护下游0.2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周边0.33万亩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闸一直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影响了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为完成竹园闸除险加固任务,市水利和湖泊局早在2018年就完成该项目前期工作。2019年2月27日,省发改委以鄂发改审批服务〔2019〕57号文,对竹园闸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批复。因近年来中央、省对闸站改造项目没有明确投资计划,加之地方财力有限,导致该项目一直未实施。该局多次向上汇报衔接,多途径争取上级支持,利用增发国债水利领域项目契机,申报竹园闸除险加固项目,概算总投资1546万元。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审查,我市共争取2023年度水利国债资金21.30亿元,竹园闸除险加固项目成功纳入国债资金支持范围,省财政厅已下达中央国债及省级补助资金1101万元。

竹园闸除险加固项目于2024年6月25日开工建设,市水利和湖泊局会同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科学制定项目实施任务书、路线图,建立工期倒排、时间倒推、进度倒逼、责任倒查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不掉序时进度。截至2024年10月,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80%。

代表建议:

陈琴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办理成效

2024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6.54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率60%;30亩(含)以上流转面积201.3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印发《荆门市“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49个乡镇的79个村开展市级“小田并大田”试点,其中,京山市永漋镇整镇(31个村)推进,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64945.95亩,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率60.24%。省级试点县沙洋县、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漳河新区的16个试点村,通过互换土地经营权、“三块田”模式、国土整治项目拉动等模式,使自然田块数由改革前的21040块减少到9306块,户均2.77块。

全面建立以县乡交易为基础、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市现建有市级土地流转市场1个、县级土地流转市场6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59个。2024年1月—9月,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成交项目数19个,交易总面积1622亩。实施合同鉴证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须经乡镇经管站鉴证并存档备案。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已在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平台录入流转合同50712份,录入率居全省前列。(章辉 李小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