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协征集提案350件,立案304件。其中,市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议审议确定了11件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为进一步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也便于接受全体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现将11件提案办理情况整理发布。
案由 1
《关于超常规推进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承办单位: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人民政府(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等(会办)
办理结果: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产城融合 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四个方面推动由“以产带城”向“以城兴产”的转变:
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规格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市政府党组成员坐镇的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暨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建设指挥部,全面启动了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规划建设。组建了指挥部办公室,抽调专人脱产集中办公。
坚持规划先行。基本编制完成系列规划,初步建立了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规划体系,总体定位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筹确定了锂电、汽车、循环、石化、物流小镇发展定位和规划策略。
坚持项目支撑。梳理谋划产城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库,制订了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建设计划,计划实施项目71个。截至去年12月,已开工建设尚义路、亿纬桥、兴隆岗生活家等16个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面提升产业工人归属感”,启动实施了“铸魂、赋能、融合、安居、关爱”五大行动。
案由 2
《抢抓产业风口 打造华中锂电之都》
承办单位:市经信局(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会办)
办理结果:
尽快编制完成市域范围内锂电“一区多园”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全域范围内锂电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依托格林美搭建综合创新平台、开放中试基地。建设动力储能电池湖北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接更多国家、省级重大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
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国际能谷·锂电小镇,补短板、强配套。到2025年,集聚人口6—8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产业快速发展,产城融合成效初显。
组建市级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基金市场化运作机制,对符合投资要求的项目进行投资。加大锂电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着力引进科研院所在荆门共建新能源学院,本地教育大专院校要开设锂电专业。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5个院校的合作,更加侧重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和人才培育。组织荆门职业院校对口专业学生到锂电小镇合作企业实习实践。
案由 3
《关于加快发展荆门航空运动产业的建议》
承办单位:市文旅局(主办),市自然资源局、东宝区政府、漳河新区管委会(会办)
办理结果:
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大力推动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东宝依托圣境山地理环境,打造“一伞浪漫”品牌,漳河新区依托通航产业基地,打造“一飞冲天”品牌。圣境山生态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加快推进漳河新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出台《荆门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打造运动休闲之都和区域文旅体消费中心。重点打造以爱飞客小镇为引领的航空运动休闲产业链和以圣境山滑翔基地为支撑的户外运动产业链为核心的体育装备制造产业链。
推荐荆门航空运动休闲旅游线路申报2023年国庆假期精品旅游线路和春节假期精品旅游线路,推动荆门航空运动休闲体验之旅、荆门爱飞客极客公园等申报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出台《荆门市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快速反弹复苏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多次承办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滑翔伞线上联赛、环漳河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活动。
案由 4
《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城市客厅”》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主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漳河新区管委会等(会办)
办理结果:
强化规划引领。《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已将漳河新区划定为城市新中心,集聚行政文化、商务商业、运动休闲三大核心功能。落实荆门西优城市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化“新地标”、城市“新客厅”、发展“新引擎”。
依托优势产业,增强城市发展动力。通航产业集聚发展:上半年,漳河新区24家通航企业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2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漳河新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万达、红星时代商圈已集聚各类市场主体1300多家,正在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数字经济抢先发展,移动荆门大数据中心和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即将启动建设。
严格生态管控。编制完成《漳河新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出台《漳河新区2023年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工作要点》,明确12项重点工作、20个重点项目和48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全面筑牢漳河流域安全屏障。
案由 5
《以创建漳河旅游度假区为抓手 引爆荆门文旅产业》
承办单位:市文旅局(主办),漳河新区管委会(会办)
办理结果:
漳河新区加快成立“漳河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新区常设机构,明确漳河度假区管委会作为创建申报主体。新区加快推进《漳河新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规划评审。市文旅局始终与省文旅厅保持联系,紧密跟踪漳河新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进展。
强化管理运营,做强平台支撑。突出漳河新区航空运动特色,依托平台公司,推动整合机场管理公司、飞行家飞行体验中心、极客公园等项目资源,引进国内顶尖运营管理团队,做好整合、赋能、升级文章,精心培育高空跳伞、通航旅游、风洞体验等特色航空运动产品。
强化产品供给,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荆楚映象文化产业园、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越野、骑行、房车露营、航空研学以及与之配套的民宿、美食、采摘等。提档升级园博园、漳河风景区、极客公园等景区。
强化宣传推介,把漳河旅游度假区品牌宣传推广纳入对外宣传、交流、合作之中,在全市组织的文旅推介活动中。
案由 6
《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 切实解决“入学难”》
承办单位:市教育局(主办),市委编办、市财政局、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人民政府(会办)
办理结果:
“十四五”期间,东宝区拟新建圣境学校,掇刀区拟新建官堰湖未来学校,漳河新区拟新建荷花小学、荷花中学。东宝区迁建市实验小学和金虾路小学,掇刀区扩建军马场学校初中部、掇刀石小学、双泉学校和高新学校,漳河新区扩建杨店小学和谭店小学。
2023年在建或已建成的幼儿园有:东宝区新建长宁太和幼儿园、掇刀区新建诺思·幸福城幼儿园和月湖壹品幼儿园、漳河新区新建象山玉园幼儿园,改扩建双喜中心幼儿园和杨店幼儿园。
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组建教育联合体,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目前,东宝区已经组建以海慧中学、文峰中学、实验小学、竹园小学、象山小学为牵头学校的5个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掇刀区组建以十里牌小学、石化一小、名泉小学、掇刀石小学、白石坡中学、望兵石学校为牵头学校的6个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漳河新区组建了以楚天学校、德艺学校南校为牵头学校的2个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每所牵头校分别与2—4所成员校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区联乡村”等方式结成联盟学校。
案由 7
《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建议》
承办单位: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等(会办)
办理结果:
全市各乡镇统一设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整合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职能。全力推进乡镇应急消防站建设,全市49个乡镇应急消防站全部实现挂牌,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60名、兼职工作人员128名、消防车70辆。
组织各县(市、区)结合辖区行业领域实际,分别以危化车辆碰撞侧翻、长湖防汛、医院火灾、厂区危险化学品泄漏、矿山坍塌、红砂场滑坡地质灾害等事故发生为背景开展应急演练。2次组织中心城区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应急培训,7次组织乡镇开展应急防范知识培训,对京山、掇刀各乡镇(街道)及国有林场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
按照每个社区(村)10万元的标准,推动社区(村)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开展灾害应急救助演练。推动社区“三个一”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为中心城区61个社区配备了“应急小白”宣传救援车辆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案由 8
《大力发展托育事业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承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会办)
办理结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目前,全市共234家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2—3岁婴幼儿。中心城区已有11个社区依托现有托育服务资源及社区闲置场所配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驿站。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预计2024年10月投入运营。
全面优化托育服务机构办事流程。托育机构在申领营业执照时,宣传托育机构在线备案网址、所需各项资料及办理流程。托育服务机构全部实现在线注册备案。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托育机构服务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加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评价和日常监督检查,定期联合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机构安全运营。
依托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面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咨询指导、家长课堂、早期教育、“互联网+”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普惠可及的育儿指导服务。
案由 9
《加快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
承办单位:市经信局(主办),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钟祥市和东宝区人民政府等(会办)
办理结果:
2022年我市出台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市肥料企业家数控制在10家以内,头5家企业产能集中度达到70%以上。对照此目标,制订当地肥料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初步方案,分磷铵、复合肥、掺混肥等产品类别推进整合重组。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优做强基础化肥产业,推进钟祥16家普钙企业整合至3家,鼓励新洋丰、大峪口、鄂中生态3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业,推进磷化工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耦合发展。
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全力推进胡集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等涉磷化工园区建设,两个园区均通过认定。编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7个化工园区对照问题清单,制订整改方案。
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2018年以来,全市新建投产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27个,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产能由194万吨/年提升至1038万吨/年,其中2023年建成投产5个项目。加大磷石膏制品推广运用。
案由 10
《关于推动荆门市大学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建议》
承办单位:市人社局(主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会办)
办理结果:
组织召开大学生引(回)荆工作部署会,印发《2023年“大学生引(回)荆计划”实施方案》。自上而下成立引才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将引才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条块结合,动态征集岗位,深挖岗位资源。建立引才工作实名制台账。
外出揽才:先后组织174家企业走进37所高校开展产业引凤活动。本地留才:面向省内外知名高校荆门籍在校大学生,选聘39名“最美家乡代言人”宣传推介荆门;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场,提供大学生岗位4200余个(次);举办“才聚荆楚·智汇荆门”2023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67人。定向引才:建立“政校企联姻”定向引才直通车,先后与10所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共建“招才引智工作站”“就业联络站”。
采取“酒店挂牌加盟+盘活空置房源+建设人才驿站综合服务体”的方式,建设“青春驿站”,筹集3092套空置房源建设人才公寓。发行“荆英卡”1782张,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案由 11
《培育荆门预制菜产业链 打造“荆楚味道”产业集群》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会办)
办理结果:
目前,我市预制菜初步形成了涵盖蔬菜(食用菌)产品、畜禽肉品、水产品、禽蛋制品四大品类、30多个品种的产业体系。全市拥有长湖鱼糕、钟祥蟠龙菜、风干鸡、风干香肠、石牌豆制品等传统菜肴,腊香鸡、蛋花汤、自热火锅等创新产品。
组建蔬菜、食用菌、小龙虾、牛羊、生猪5大产业联盟。
拓展精深加工能力。千宝食用菌、海莲食品等积极开发功能食品、罐头食品等深加工产品。润物食品传承非遗文化,生产钟祥特色蟠龙菜、鱼糕、五香干、鲱粑粑等长寿特色食品,真味食品开发“新美香”蛋花汤。聚汇开发“聚奇味”休闲系列小菜,华醇研发鸡汤小火锅、凉拌手撕鸡。
畅通市场渠道不断。湖北楚玉、浩伟科技、双华农业、海莲食品等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畅销欧洲、美洲、亚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润物食品已与邮政集团、武商量贩、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省内外大型超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真味生物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