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旭代表:
您提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542号《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快完善城市感知体系,不断夯实“城市大脑”底座,着力构建设备共联、平台共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发展格局,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推进机制不断强化。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优化成员单位,压实责任分工。落实联席会议和定期督导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聚焦核心项目,组建城市大脑工作专班,凝聚合力、重点突破,智慧城市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出台《荆门市2023年智慧城市工作考核指标》等文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二)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统筹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方案已通过市编委会审批。从市直各相关部门抽调12名信息化工作人员,组建市城运中心(筹建)工作专班,并入驻开展工作。
(三)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编制实施《荆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拟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2023年工作要点,梳理形成覆盖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智治”能力提升和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重点项目清单,2023年拟先期建设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约14.5亿元。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集约高效、统筹统建”的原则,着力构建“一张网、一朵云、一个湖、一张图、一中心”的城市数字基础支撑体系。“一张网”即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2297家单位的电子政务外网,完成IPv6改造,网络质量优于电信骨干网平均水平。“一朵云”即利旧纳管原电子政务云,建成全栈、全业务“荆门智慧云”,算力资源达30910核CPU、内存81TB、存储3392TB,位于全国地级城市领先水平,发放虚拟机资源570余台,可满足1000+信息系统算力需求。“一个湖”即建成荆门城市数据湖,打造“多元归集、整合共享、开放互通、统一赋能”的完整数据服务链,汇聚51个领域、91.41亿条政务、公共数据。“一张图”即建成荆门时空大数据平台,完成城区155平方公里三维倾斜摄影和85平方公里三维建模,生成54类1902张生产业务图层、27类275张政务服务图层和54类195张功能应用图层,绘制城市数字“一张图”,提供698项地理信息服务。“一中心”即建成总面积1072平方米的荆门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可满足日常调度、视频会商、应急指挥、宣传展示等多种功能需求,成为数字时代荆门智慧城市亮丽新名片。
(五)“数字智治”不断提升。按照智慧城市大脑“1+1+N”(一个智能底座、一个智能中枢、N个智慧应用)总体架构, 萃取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智治”能力,打造快速灵活、持续响应的共性使能平台,在基础层建设视频共享、融合通信、物联感知、时空信息、无人机等通用能力平台,融合各类数字资源,打造低代码开发运行环境,实现跨部门、多领域、全业务高效赋能和上层应用敏捷开发;在中枢层打造业务、数据、AI三大中台,贯通业务流、数据流,促进数据有机融合,业务高效协同,统一提供7大类46个视频感知、4个高空识别、12个自然语言、18个文字识别、8个语音识别AI算法,创新一屏统览、一键决策、一体联动、领导驾驶舱、政务通APP等全局性功能,描绘城市运行体征,实现对城市运行态势的可视化、立体化、动态化监测预警,提供精准化、人性化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六)智慧应用不断深化。围绕“政务服务高效协同、城市治理精细敏捷、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民生服务改善”,在城市大脑项目中先期建设(升级)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码通服、城市生命线、智慧应急、智慧城管、企业服务、疫情防控等8个智慧应用。基于城市大脑能力和应用功能,完成 “城市内涝联动处置”“占道经营智能识别”“城区查违控违”等37个应用场景开发。
(七)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研究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编码赋码系统、“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建设工作,抓紧启动实施基础平台搭建、应用管理体系标准化和相关软硬件平台建设,已启动“一标三实”工作专班组建和《荆门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一标三实”工作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改革创新,树牢大数据发展思维。深入推动理念创新,按照全市“一体化、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摸清数据家底,盘活数据资源,激发数据潜能,支撑智慧城市建设高质效开展。
(二)统筹抓总,构建一体化工作格局。按照智慧城市三年行动(2023-2025年)和2023年工作要点,全力实施好“1+7+N”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应用导向、急用先建、逐步完善、保障安全”的原则,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成长”城市为目标,通过实施“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求突破”发展计划,逐步建成 “六个一”(基础设施“一个底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码通服”、产业发展“一链通达”、市县态势“一屏总览”)工程,争当全省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全力赋能荆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三)构建生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发展模式,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构建数字产业生态联盟,密织政企合作纽带,积极探索政用、商用、民用实践,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营造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实用高效的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氛围,撬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四)强化保障,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责权利相统一、市级统筹、分级推进”的工作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纳入履职尽责考核,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全市一体、市级统建、各级使用、实用管用、按需付费、集约节省”的原则,统筹各级资金使用,健全稳定务实的智慧城市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完善人才保障,落实常态化培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打造一支既精通各领域业务,又擅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的复合型智慧城市建设人才队伍。
荆门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