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
来源:荆门市人民政府
日期:2023-02-01 17:25

一、建议办理情况及主要成效

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对组织高度负责、对荆门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207件,其中由市政府系统承办的196件,占全市代表建议总量的94.7%。这些建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智慧、能力和担当。在此,向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政治年,也是大战大考之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坚持把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融入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开局战”、稳增长“攻坚战”、社会稳定“保卫战”,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196件代表建议全部答复代表,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基本解决或已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122件,占62.2%;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有关工作已经启动的60件,占30.6%;所提问题已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5件,占2.6%;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留作参考、承办单位作出解释说明的9件,占4.6%。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转型升级。

针对孔军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我市大力实施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先后引进和培育长城汽车、亿纬动力、玲珑轮胎等一批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以整车制造为龙头,动力电池、轮胎、汽车玻璃、轻量化底盘等零部件为配套的汽车制造全产业链,汽车产业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目前,我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75家,其中,2022年新增21家。一是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支持包括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内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财政扶持政策。每年预算安排约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21年市、县两级共兑现奖补资金3036万元;市级每年预算安排约6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二是建强产业园区。荆门高新区汽车产业园6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部建成,园区已落户长城汽车、湖北拓普斯等整车(专用车)生产企业2家,已入驻精诚工科、诺博汽车、曼德电子等零部件企业31家;其他县市区也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京山市落户企业25家、钟祥市落户14家、沙洋县落户2家、东宝区落户1家,基本实现整车及重点零部件“荆门造”。三是加强招商引资。2022年,全市共签约汽车产业项目33个,签约金额266.5亿元,引进了投资57亿元的湖北曙光汽车产业园、50亿元的长城汽车二期项目、20亿元的长城汽车配套产业园等项目。

针对刘婷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沙洋县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我市大力实施“一壶油”工程,深入推动油菜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和品牌经营,加速油菜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油菜产业发展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一是坚持高位推进。2022年,李涛市长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一壶油”工程推进工作,4次就“一壶油”工程推进情况作出批示。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市的意见》,从2021年开始,每年安排不低于6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高油酸油菜产业予以支持。明确高油酸油菜籽收购加价补贴政策到期后再延续3年。成功争取中央、省油菜相关项目资金约1.53亿元。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投资1.2亿元的荆品油脂年加工能力20万吨的榨油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傅廷栋院士工作站条件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进度的三分之一,科研用房主体工程已完工,科研用地综合整治已进入尾声。三是扩大种植面积。2022年,完成油菜秋播面积226.5万亩,比去年增加21.4万亩;完成高油酸油菜秋播面积45.26万亩,超目标任务0.29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我市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四是强化品牌推广。推动“荆品名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与菜籽油品牌共建共享、联动发展,目前,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已纳入“荆楚大地”好粮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成以“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为主打产品的“荆品名门”优质农产品线下集中展陈中心。

(二)发展经营主体,打造美丽乡村。

针对黄永波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的建议》,我市着力在加强示范社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规范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促进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示范社建设。深化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创新经营机制,规范运作行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58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分别为33家、106家、538家。2021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37.7亿元,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京山市石龙农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京山盛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上榜示范社发展指数百强榜,均居前20位。二是加大扶持力度。2022年度省财政支持荆门市农民合作社贴息项目资金142.68万元。从2017年开始,对获得国家级示范称号的合作社奖励20万元,对省级示范合作社奖励10万元;从2009年开始,每年列支120万元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新项目,支持合作社创新发展。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开展合作社辅导和跟踪指导服务,抓好合作社日常监测,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规范进退机制,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合作社登记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口。

针对宋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荆门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荆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近年来,累计筹集资金60多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200万元,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5个。二是开展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革命,累计建改农村户厕36.58万座、公厕148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97.4%,公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体系,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全市52个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颁布《荆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市所有乡镇和旅游节点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70%的行政村实现通组通户公路硬化;我市入选全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市,电商服务网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四是提升治理水平。总结推广“马岭模式”“湖山模式”等乡村治理经验,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镇村全覆盖,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三)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针对尤红卫、魏美章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市级资金向东宝工业园和长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关于将荆东大道北段纳入2022年城建计划,解决荆东大道南北不平衡现象的建议》,我市加快推进荆东大道北段(月亮湖路——新城大道)、月亮湖北路(高店立交桥——白庙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道路功能、提升片区形象。荆东大道北段建设方面,项目全长约6.2公里,其中,改造段约2.3公里、新建段约3.9公里,总投资7.1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月亮湖北路建设方面,项目全长约3.4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扩宽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2.9亿元。目前,已完成主车道结构层施工并开放通行,正在进行道路两侧强弱电管群、交通、照明设施、供水管道等施工,预计2023年春节前完成主车道及西侧人行道施工。

针对赵玉兰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掇刀石大道建设的建议》,我市将掇刀石大道列为城建重点督办项目,将配套设施建设增列入2022年城建计划,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道路主体工程已完工,具备通车条件。

(四)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在医疗卫生方面,针对蒋华毕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执行分级诊疗政策的建议》,出台《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试行)》,实现远程诊断、双向转诊、医保管理等三大系统互联互通;各医院设立双向转诊服务部,实现转诊患者就医“一站式”服务。截至2022年12月,共上转市外患者3306人次,下转患者1597人次。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沙洋、钟祥、京山县域就诊率分别达90.16%、90.28%、96.38%。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提升,2021年,居民医保市外住院较2019年减少5940人次,降幅19.76%;统筹发生费用减少8152万元,降幅29.91%。

在公共交通方面,针对张农梅、石文清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市政务中心片区公交车运行路线的建议》《关于开通新区政务中心片区公交环线的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公交集团、漳河新区多次现场踏勘,着力解决政务中心片区公交线路覆盖问题。因尉迟恭路东段尚未完工,荆山大道南段杨柳路至深圳大道段以及关公大道至凤袁路段仍在施工,暂不具备开通公交环线的条件。目前,市公交集团已将13路(牌楼——汇金中心)、68路(客运北站——双喜小学)调整经过金樾府,58路(高新区——园博园东门)调整延伸到尉迟恭路与天山路交汇处。后期将根据漳河新区城市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全力保障居民出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办理责任。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李涛市长多次对做好建议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督促各承办单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见效。市政府各分管领导对领办的重点建议,通过会议调度、现场督导等方式,抓好办理落实。各承办单位将建议办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科室具体经办”的要求,成立工作专班,逐件明确办理任务、办理责任和办结时限,确保办理取得实效。

(二)加强沟通,实行开门办理。各承办单位把协商沟通贯穿办理工作全过程。在收到建议后,第一时间与代表对接联系,了解真实意图,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办理路径;在办理中,积极邀请代表参与,共商最佳解决方案,保证办理质量;在办理后,及时向代表反馈办理结果,自觉接受监督,对受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登门当面向代表诚恳解释,最大限度争取代表理解支持。建议办理沟通率达100%,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均邀请代表参与建议办理全过程,获得代表高度认可。

(三)加强督办,提升办理质效。市政府办公室始终把提高建议办理质效作为工作重点,狠抓建议办理过程管理,做到事前有要求、事中有指导、事后有监督。相关秘书长和业务科室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8月上旬,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对部分重点建议承办单位进行了督办。在9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建议办理督办会上,市政府办公室对各承办单位积极履行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体来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府和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个别承办单位主动担当意识不够,办理时效性不强,解决问题还不够彻底;二是少数承办单位办理进度滞后;三是个别建议答复函还不够规范。

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府将再加力度,再加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建议办理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究办理代表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办理责任。把建议办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压实办理责任。同时,加强沟通协商,努力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动荆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加强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督办、指导和协调,对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建议,实行跟踪问效,及时催办督办,推动办理工作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