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筑牢五项机制助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0-10-22 10:57

市市场监管局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资料图片)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边整治、边治理、边建章立制的工作原则,深入分析市场乱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准确研判市场乱象形成的主要规律,找准行业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施策,健全综合治理和行业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流通领域日常监管工作体系,构建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协同配合,建立联审联查机制。严格执行市场监管部门排查移送涉黑涉恶线索暂行办法,形成涉黑涉恶案件线索移送机制;落实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三书一函”跟踪问效,完善台账管理、落实、回复、考评等制度规范;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对涉嫌犯罪和行政违法案件移送以及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与信息共享作了明确规定。2018年以来,全市系统共办理“三书一函”41件,移交线索30条,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件。

严格审批,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从登记注册环节着手,根据法院判决生效的涉黑涉恶人员和关联企业信息,配合清理涉黑涉恶人员80人,清查关联企业22家,责令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7家。清理“僵尸”企业和“空壳社”,严把市场准入关,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其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出台关于撤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商事登记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打财断血”分类处理的指导意见,做好信息共享、摸底调查、清理甄别和分类处置等工作,协助司法机关冻结19家公司股权21件。

多管齐下,规范日常管理机制。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施细则,编制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使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常态化。落实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将涉黑涉恶企业和个人纳入联合惩戒范围,加强信用约束;对涉黑涉恶关联企业已获得的荣誉称号或奖项,及时依法取消。

履职尽责,强化重点监控机制。严守“四大安全”底线,督促相关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分级管控机制。构建重点行业防线,对容易滋生黑恶土壤的市场流通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畅通渠道,完善群众反馈机制。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机制和信访投诉工作处理规则,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和信访件,加强指导督办和限时办结,发现被投诉人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线索分送或移交办案机构核查处理,做到“诉转案”应转尽转。(刘伟峙 任博 赵晓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